宇宙法則研究會
  • 主页
    • 联系
  • 教育特学
    • 中华文学
    • 中华理学
    • 自然大教室
    • 学院教科书
  • 出版社
    • 散文
    • 小说
    • 诗篇
    • 游记
    • 杂文
    • 教参读物
  • 艺术画廊
    • 天物
    • 地物
    • 人物
  • 原创文章
    • 出版发布
  • 博客

与天地通灵 与万物交心 --- 序《天涯行吟》

7/16/2023

0 Comments

 
文 / 阎 真
 
        那天,老同学尹锋发来微信,请我为其即将出版的散文集《天涯行吟》作序,我未加思索就答应了。
尹锋长期从事计算机专业科研与教学工作,发表过不少专业论文和论著,有扎实的文字功底。他和妻子退休后为陪伴女儿旅居澳洲,其足迹遍布澳洲的每一个州(省份)和几乎所有的大城市,还参加了很多文化活动。他边走边看边写,忠实地记录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抒发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和思念祖国的情怀。在同学微信群里,他曾经陆续发布过一些作品,我读过一些,感觉很好。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距离中国非常遥远,对我们来说,是名副其实的“天涯海角”。其生态环境和自然风光非常优美,到处是蓝天碧海,绵绵沙滩,森林草地,飞禽走兽,除此之外,还有丰富独特的人文景观。这一切都成了尹锋笔下的多彩画卷。
        文集中的游记类文章,不仅对澳洲壮丽的自然景色和特有的人文景观进行了较为细致地描写,而且同时表达出他对自然、对历史、对人生的关注和思考。
         例如,《神奇的乌鲁鲁》描述观看日落美景那一章写道:“夕阳完全坠下了地平线,天边的火烧云渐渐回归了洁白。傍晚的天空并不阴暗,而是有一种明丽的蓝色,原野在夕阳的照射下,染上了一层薄薄的红晕。夕阳的余辉染红了乌鲁鲁周边的云彩,还替它们镶上了亮晶晶的花边,像铺开的一幅瑰丽的锦缎……暮色暗淡,残阳如血,它的最后一抹余晖映照在千里荒原,乌鲁鲁与周边淡黄的草木融为一体。我虔诚地伸出双手,想要托起夕阳,拥抱乌鲁鲁。” “自成年以来,我看过无数次日落。每次看日落,总有英雄迟暮的些许惆怅。在太阳落下地平线的那一刻,心里就有一种失落的滋味。难怪古人面对夕阳晚霞写出了那么多千古名句,如‘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等,这些诗句道出了作者面对夕阳黄昏时的一种独特的情思,或给出一种壮丽的凄美,或给出一种宏阔的意境,或给出一种高远的景象,或给出一种苍凉的惜别。” “我沉思片刻,须臾之间,乌鲁鲁日落景观,从绚丽化为淡然,由七彩归于苍茫。远处的山脊、高台、草木、巨石,逐渐模糊起来,茫茫荒原笼罩在金色的寂静里,犹如一幅抽象的水墨画,最后化为宝石蓝天幕下的一具硕大的剪影。站在乌鲁鲁面前,我自觉何等渺小?!”
        书中描写乌鲁鲁的日落情景,非常壮观,别有情趣,且情景交融,有一种把读者带入游览现场的魅力,令人折服。文集中的游记有许多这样优美的字句,值得赞赏!
        优美的游记能带给人们自然景观的美丽或人文景观的特有风味,散发出特殊的清扬与风情。品读优美的散文,读者能在优雅韵味的艺术氛围中体味大自然的博大胸怀、感悟人生的真谛,能陶冶性情、升华境界。读《塔斯马尼亚纪游》、《墨尔本之旅》、《难忘菲利普岛》、《五进蓝山》和《悉尼赏樱》等游记就能给我们带来这样的感受。
        例如:《塔斯马尼亚纪游》中的《漫步古镇里奇蒙》一章有这样一段描写:“我一路赏景,一路拍照,一路沉思。打开镜头,那些被昔日殖民者和囚徒们披星戴月敲碎的长河烟云,散落在今天的小镇中,经过时光流水的洗磨,显得如此优雅静美。古桥、教堂和监狱等众多历史遗迹和美丽风光,让这个小镇充满魅力。我们在这里感受到时光倒流的乐趣和历史变迁的沧桑,享受着世外桃源的优雅和旅游闲适的浪漫。”可见,尹锋的记游散文并非单纯的游山玩水之作,而是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文化散文。
        澳大利亚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社会制度基本移植英国。综观200多年来的澳大利亚发展史,其现代社会的形成、建设与发展是西方文明在澳洲本土化的产物与结果。随着这种本土化的进程,产生了颇有特色的澳大利亚本土文化。
        文集中有部分篇章对澳大利亚本土文化进行了客观真实的描述,从某些侧面反映了澳大利亚的文化特色。譬如,《令人艳羡的澳洲海滩休闲文化》、《精彩纷呈的悉尼同性恋狂欢节》、《足以挑逗你视觉和味蕾的悉尼咖啡节》、《颇具特色的风情小镇--卡通巴》、《随访悉尼大学图书馆》、《重访新州美术馆》、《观瞻悉尼巴哈伊灵曦堂》、《你逛过跳蚤市场吗》、《很有意义的祖父母节婚庆活动》和《别致有趣的企业亲子活动》等。这些文章视野开阔、经纬纵横,热情恣意,遣词讲究,给人以清新流畅之感,同时,还能让读者获得一些知识和启发,值得一读。
        不同于许多西方国家,澳大利亚建国以来,逐步推行多元文化。随着华人华侨占澳洲总人口比例逐渐提高和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华文化在澳洲文化丛林中占有一席之地且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文集中的《谊园行》、《悉尼尽染中国红》、《在悉尼情人港逛灯会》、《又逛唐人街》、《游访北悉尼重镇车士活》和《客居悉尼第一餐》等文章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对中华文化在澳大利亚的发展与影响进行了描述。读了这些篇章,人们将对中华文化在澳洲的拓展及影响有较多的了解。华人移民或华裔澳大利亚人作为一支重要力量,积极参加了澳大利亚多民族国家的构建和文化多元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并且与澳大利亚其他族群一起试图超越种族偏见、民族偏见、阶级偏见而成为具有多重身份认同的、地地道道的“世界公民”或“地球人”,突破民族或阶级的樊篱而向共享人道、休戚与共的人类共同体升华。
       作为成功推行多元文化的国家,澳洲的饮食文化也呈现多元化。据说在这里,可以吃到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民族风味的精美食品。文集中有好几篇文章涉及饮食文化。譬如,《客居悉尼第一餐》、《墨尔本之旅----首吃铁板烧》、《景食兼美的渔人码头》、《在悉尼吃半米长的披萨》、《锦绣海湾品味早中餐》、《相聚“小湖南”》和《足以挑逗你视觉和味蕾的悉尼咖啡节》等。作者在当地除了品尝各国美食外,尤其喜欢家乡美食,家乡美食中包涵着浓浓乡愁。
        作者在《相聚“小湖南”》一文中写道:“世界上只有吃得厌的山珍海味,没有吃得厌的家常菜。任何菜系,无论是鲁、苏、川、粤,还是浙、湘、闽、徽,其源头都是家常菜。家常菜是千万百姓日积月累的创造,是食品文化长河大浪淘沙后留下的金子,是天涯游子永远的思念。初到悉尼,我们曾经到处寻觅正宗的湘菜,到处打听哪里有常德钵子菜、岳阳鱼席、湘西酸辣、湘南山珍、湘中牛杂,浏阳蒸菜、邵阳猪血丸子、东安仔鸡和攸县血鸭等等?哪里有常德米粉?长沙臭豆腐?遗憾,至今未有答案。湘菜里有的,还是乡味,不仅滋润舌头,更滋润心田。也正因如此,对湘菜的期盼,既有湘情,更有乡愁。”
        乡愁,是无数海外游子萦绕心间难以排遣的情怀。作者在文集里,无论是记叙旅游,还是描述参加文化活动的感受,经常有思乡情怀的抒发。
         例如,《悉尼尽染中国红里》文中写道:“走出国门,身居海外,才知道春节年味最浓的地方不在中国而在海外、不在故乡而在悉尼!这里的华人祖祖辈辈传承着中华文明,继承了春节习俗,华夏民族的欢乐节日气氛深深地感染着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各种肤色的人们。”《悉尼赏樱》写道:“赏樱归程中,坐在车里,我无心关注窗外的景致,闭目养神,樱花的美容娇态和赏花的惬意情景不时浮现在脑海里。我想起了许多往事,想起了故国家园,我不禁吟诵起李煜的《谢新恩》: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在《谊园行》一文中,作者写道:“如果不看园外的高楼大厦,真有一种穿越时空,回到中国某一座城市花园的感觉。花园中,凉亭假山,层叠错落;湖泊瀑布,流水汤汤;曲桥花草,相映成趣;水阁画廊,飞檐硫瓦;杨柳依依,婷婷荷花。迎香园、龙壁、莲香水榭亭、双子亭、清景亭、石林和各色盆景扑入眼帘,充分彰显出典雅的江南园林风情,营造出闹市花园的诗画景致,让你在异国他乡感受到浓浓的华夏气息。”这些描写,不仅是浓浓乡愁的排遣,更重要的是把乡愁升华到对民族对祖国和中华文化的深深热爱。
        作为散文,可以歌颂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美好,可以尽兴表达作者的认知和抒发作者的情怀,但仅仅停留在这些层面肯定还不够,还需要有更多的内涵。我感觉到,无论是旅游,还是参加别的文化活动,尹锋在写作中善于通过景色或场景的描写,拓展自己的思维角度,在荡漾的情怀中表达出理性的寻觅与探索,从而给读者以联想的空间和有益的启示。
        《天涯行吟》收录了作者50余篇游记和参加文化活动类文章,无论篇幅长短、内容各异,它们都是作者旅居澳洲一路走来的生活纪录,反映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及对澳洲自然现象、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思考,带给读者“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愉悦和启迪。书中的很多文章,作者都能以优雅的文字,精美的表述,丰富的想象,构造出一幅幅与天地通灵、与万物交心的优美意境,在我心中千緾百绕。每当我读到这些篇章就觉得是人生的一种乐趣和享受,心底里有一种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欣喜和畅快。
         散文写作要取得大众认可且得到行家赞誉,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时间的耕耘、积累与沉淀。我们有理由期待,尹锋旅居澳洲,会在饱览异国风光的同时,继续耕耘,努力创作,逐渐形成个人特色,为读者奉献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佳品。
 

  
                                                                                                                                                       2023年6月2日
 
 
         【注:阎真,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为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长篇小说《曾在天涯》、《沧浪之水》、《因为女人》、《活着之上》和《如何是好》五部,其中《沧浪之水》已经重版100多次。另出版《小说艺术讲稿》等理论著作三部。】
 

Picture
0 Comments

写给《医灯夜话》出版前言

7/16/2023

0 Comments

 
文/郭志宏

        《医灯夜话》第一辑下周就将面世了,《医灯夜话》第二辑已在路上。

        正如我编撰《当你老了》一样,我了解卢正平医生的心情,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和心血,去完成一部可以帮助世人的书,这是此生一大幸事。爱与修行有很多种,我以为这也是一种爱与修行,也是一种普世价值。

        人生有很多种活法,有人追名逐利,有人好高骛远,有人富甲一方,有人权倾天下。也有一种人,以治病救人为已任,求解万民之疾苦,虽一介布衣,却胸怀大爱。我以为,卢正平和我身边的很多医生就是属于最后这类人,虽默默无闻却废寝忘食。

         因为他们的存在,温暖着这个世界。


注:应卢正平医生的要求,所有购书款请存入出版社:


Name:sea voice

​BSB :062184
A/c:10570753

取书请短信与0409270900郭志宏联络


订书情况如下:
王洁文:1本
jake朱:6本
Amely Guo(11503):5本
Alvin Li:5本
Freda:1本
Zhihong Guo:2本
梦梦:2本
john c:1本
顾律师:1本
姚兰:1本


Picture
0 Comments

作家雪之源的《时间那么久远》诗词和散文集出版

6/19/2023

0 Comments

 
上世纪 60 年代最后一个盛夏,我出生于鄂西北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听我妈妈说,我的出生略带一点儿仪式感,爷爷奶奶看到生的是个女儿,乐得合不拢嘴巴,尤其是七十高龄的爷爷欢喜得口水直往下淌。我妈解释说,我父亲辈乃三兄弟,我大伯父家已有两个孙子和两个孙女都远在省城居住,二伯父家比我早出生的堂哥也长住县城,轮到我出生才 有了家族里“以女为贵”的欣喜。我现在想,兴许是年迈的爷爷奶奶身边终于真正拥有了儿孙绕膝的活力与情趣,才如此兴奋不已吧。
 
我的整个童年得益于山水的滋养和奶奶的呵护,深山的闭塞、野蛮与孤独也给我小小的心灵涂抹上一层淡淡的忧伤。我十岁那年冬天,因为爷爷的故去,大伯父迟迟才从遥远的省城赶回,未能亲自为老父送终,先回家的二伯父生气中带着不安与愧疚。之后,三兄弟一商量,决定将我们全家搬到离二伯父所在的县城郊区居住。
 
奶奶和我们四姐弟随父母于第二年阳春四月的日子,荡着悠悠的山风,经过翻山越岭,长途奔波,终于移居到二伯父和二伯母安顿好的县城北区定住了下来,之后又在他们的操持下迁居到县城里居住,直到我们姐弟四人依次结婚生子。
 
我从那个纯粹安静的小山村走出来之后,白天可以在飘荡着汽油味的城市与城郊边缘来回,夜晚还能在细雨中的街灯下干净的柏油马路上行走,这无疑满足了我童年的诸多喜悦、好奇、奢求与渴望。与此同时,时间的遥控器始终没有忘记掌控我的生长,我一天天远离着
 
奶奶眼里那个纯净得宠的小孙女,依次变成了大姐,变成长女,变成人妻、人媳、人母,最终变成无法掌控的自己。我开始纠结于市井里越来越杂乱的喧嚣,越来越无趣的欢悦。我的童年情结太重,不会在热闹的人群中自寻欢乐,表达自我,总想独自借文字抒发点什么,只有那些偶尔见过了世面的“豆腐块”方能给我内心带来真正的欢喜。
 
我做了一个长长的出走计划,开始是一个人暗自行动,再慢慢说服身边最亲近的人,然后尝试去影响围绕着我生活的亲人们。期间也有矛盾挣扎,也有艰辛复杂,更有徘徊、迷茫与不舍。不过,最终我还是在非典的那个新春佳节独自成功出走。
 
闯入花城,深陷文字,至今。
 
雪之源
 
2023 年 3 月
 
于中国广州
0 Comments

郭志宏编著《当你老了》澳洲退休护理工具书出版

12/12/2022

3 Comments

 
​
 
当你老了……
 
网上最近在疯传一些老了、残了的人的视频,各种评论甚嚣尘上。最近几年,我的公司sea voice pty ltd 增加了一些老年人、残疾人服务的项目,我和两位志同道合的业内朋友成立了以医疗、养老、残疾人服务为主的Love and love pty ltd。

老年及残疾人服务这一行业是一个政府投资比较大的行业,我们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绝大部分是由政府支付的,澳大利亚政府在老年人、残疾人服务方面是非常精准和全面的,澳大利亚政府不仅不会让老年人和残疾人流落街头,更不会让他们为老与病烦忧,政府拔巨款为他们提供良好而安全的服务,因此,这个行业的盈利和从事这个行业的员工的收入也相对比较稳定。当然,在澳大利亚从事这一行业的门槛相对比较高,目的还是要高水准地服务好这个社会最弱势的群体即老年人和残疾人。

检验一个社会的好与坏、人性化与否,不是对权势的仰慕与敬畏,而是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与尊重,自此,我会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全面介绍一下澳大利亚的养老与残疾人服务的相关问题,有需要这方面的服务与咨询的朋友或者符合资质、想提供这方面服务的朋友可以短信预约联系我们公司。主要联系人:Liang Fu(0452190299)。

衰老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我希望,我们所有人在经过了一生的奋斗之后都能优雅地老去,至少有尊严地老去。

我们不仅要关心灵魂不要走丢,也要关心肉体不要垂暮,也许我们无法实现生之梦,但至少我们可以竭尽全力学会如何让自己有尊严地慢慢变老。
 
 ----------------------------------------

书籍信息:


ISBN: [ 978-0-6456607-0-8 ] 
 
书名/ Title:  当你老了/The moment you are aged
            
编著者/ Author & Editor: 郭志宏/ Zhihong,Guo
封面设计/ Cover design:郭志宏/海之涛
 
出版发行/ Publishing:
 
海之声出版社/ Sea voice publishing
宇宙法则出版社/ Universal publishing
 
编辑/ Edition: 2022年 12月/ Dec,2022
               
字数: 91,88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22 Sea voice publishing /
                 Universal publishing
 
定价/ Price:AUD $32


---------------------------------------------------------------------------------
书籍目录:

 
前言 当你老了……/ 7
朋友,我会为你笔耕不辍/ 9
序  爱像一首歌 … 写在《当你老了…》出版之前/ 15
 
一、澳大利亚的养老服务(Aged Care )/ 17
二、国家残疾人保险计划(NDIS)/ 22
三、这是一个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和爱心的队伍/ 45
四、老年人和残疾人是一个特别的群体/ 49
五、不敢变老……/ 65
六、守护健康,远离痴呆/ 94
七、老年痴呆症的症状/ 97
八、老年痴呆症的预防/ 100
九、有效预防老年痴呆的几点建议/ 107
十、 给老年痴呆症照顾者(service provider)
的建议/ 129
十一、老年痴呆症的护理方法/ 136
十二、居家养老的相关政策法规/ 145
十三、善待自己/ 150
十四、照顾好自己/ 153
十五、关于居家护理计划/ 156
十六、居家护理计划资金的使用/ 161
十七、关于如何安全有效地给老人洗澡的问题/ 165
十八、关于澳大利亚的养老院/ 169
十九、怎样挑选和申请养老院呢?/ 173
二十、养老院提供的基础服务/ 176
二十一、澳大利亚政府允许一些养老院为老人提供自己付费的特别的设计/ 179
二十二、私营支持型养老院(SRF)/ 181
二十三、SRF(私营养老院)的服务/ 184
二十四、在澳大利亚老年人对于My Aged Care应该掌握的相关信息/ 187
二十五、根据澳大利亚政府的相关文件,关于家庭护理(home are)的分包服务需要了解的相关问题/ 192
二十六、不能阻止岁月,我们能做什么?/ 200
二十七、照顾好长者/ 203
二十八、活出一种精神/ 217
二十九、走出焦虑、恐惧、忧郁和愤怒/ 219
三十、为什么要走出焦虑、恐惧、忧郁和愤怒/ 222
三十一、如何走出焦虑、恐惧、忧郁和愤怒/ 224
三十二、Ageing and Aged Care……澳大利亚划时代的养老护理计划/ 241
三十三、如何申请澳大利亚无犯罪证明/ 248
三十四、关于基因/ 252
三十五、关于宿命/ 255
三十六、未讲完的故事/ 257
后序/ 297
 
 购买书籍联系郭志宏 Snow <[email protected]>


3 Comments

祝贺合集《守望》出版

11/20/2022

0 Comments

 

文/郭志宏


这个世界永远有一群守望者,只为守望曾经的梦。守望甘愿付出一生的东西。

也许,这种付出和守望,甚至孤注一掷也是一种幸福。

有人在守望正义,有人在守望真相,有人在守望国家,有人在守望信仰。

我们也是一群守望者,用一生来守望我们认为应该守望的东西,和名利无关。

每个夜晚来临的时候,每个黎明醒来的时候,因为守望,

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于是,我们便有了愉悦、有了勇气、有了执着、有了奋不顾身。

幸福,其实没那么遥不可及,有时候坚持也是一种幸福。

于是,我们劈山为印 ,点墨成书,化蛹成蝶,涅槃重生。

守望,只为需要守望,成书,只为让生命不只是一个过客。


欢迎购买支持。 $30/本

​

0 Comments

澳洲著名诗人陆镖章先生的《唐诗初阶》(简体字版)出版

10/23/2022

0 Comments

 
       陸鏢章 一九四八年生,祖籍廣東高要。【香港私立華僑工商學院】經濟系學士畢業。【香港私立華僑工商學院•工商管理研究所】修業,師承李崇鍔教授,一九七九年授予工商管理碩士。

​        一九九一年,嘗從中國經濟學家厲以寧教授遊,專治《國民經濟管理學》。遊學海內外多年。鏢章經營汽車工業卅年。退休後追隨趙大鈍先生,研修中國古典詩詞。主要編撰有《鏢章詩選》、《甫草居詩集》、《唐宋詩入門》、《唐詩初階》。

        其中
《唐詩初階》是一部水平极高的实用参考教科书,为初学唐诗的人提供写诗的理论参考。此书目前厚达 400页,文字经典和独到,有传世价值。
​

Picture
Picture

​      右边为作者本人
​

0 Comments

澳洲作家周唯真女士的《我是我》出版

7/5/2022

0 Comments

 
       
        周唯真,一个可以为爱走天涯的女人,她的画、她的歌、她的文字、她的生命因为爱与被爱而充盈,她以一个艺术家独特的视角去解读红尘,行走江湖。云起时,她为云心悸,雨落时,她为雨动情,任生活飞沙走石,她始终如一,像女人一样优雅,像男人一样担当。倘若你还爱着,就请让她的文字陪你一如既往。
 
        周唯真,又是一个真实而纯粹的人,一个敢爱敢恨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率性而逐梦的人。她,多才多艺,她的画深邃而唯美,她的歌委婉而多情,她的杂文潇洒而淋漓尽致,她的小说与人共情。
 
         在某个夕阳西下的黄昏,走进她的文字,去品味一个艺术家独有的细腻与风景。于是,我们便会爱上那片旖旎的天空以及天空下的缠绵悱恻。

 
                                                                                                                                                             郭志宏


0 Comments

沉痛悼念宇宙法则出版社作家冰夫先生

6/28/2022

0 Comments

 
             冰河铁马,青春血染汉江雪;
            夫子情怀,典雅诗传酒井园!

         沉痛悼念冰夫先生


        澳大利亚华文文坛前辈冰夫先生恸于2022年6月17日22时10分在悉尼南区安老院病逝,享年九十一岁。
冰夫先生,本名王沄,1931年12月28日出生,南京江宁人。年少时参军,长期从事军中文艺工作,上世纪七十年代转业至上海电影系统。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第四届和第五届理事兼诗歌委员会主任、上海汉俳研究交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冰夫先生于1996年移民澳洲,定居悉尼,为澳大利亚酒井园诗社创社社长、悉尼华文作家协会顾问、悉尼诗词协会顾问、澳洲中国文化艺术研究院顾问、澳大利亚华人文化团体联合会顾问,曾任南瀛出版基金新诗评委会主任。

        冰夫先生是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著作甚丰。出版作品有诗集《浪花》《萤火》《凤凰树情歌》《梦与非梦》《消失的海岸》和《冰夫短诗选》;散文集《匆匆飘去的云》《澳洲散记:海,阳光与梦》《冰夫散文随笔》和《黄昏絮语》;电影小说集《海山之恋》;评论集《信笔雌黄》和《三色抒情诗.评点》;中英文对照诗集《看海的人》和叙事长诗《远去的群山》。曾和诗人郑成义共同主编《海岸诗丛》二辑(20册),由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另与华艺出版社原社长孙波共同主编《海岸文丛》(10册),由华艺出版社出版。创作美术电影剧本二十多部。《冰夫文集》9卷包括他一生主要作品,为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冰夫先生多次获得各种文学奖项。五十年代中期《战士在故乡》获全国独幕剧奖、六十年代初期《东风万里》(词)获全军第三届文艺会演创作奖、八十年代《冰夫诗选》获上海首届文学奖、美术电影《蝴蝶泉》(合作)获1983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火童》获1985年中国金鸡奖和日本广岛首届国际动画电影节长片大奖、俳句《苏州卖花女》获日本第五届国民文化节HAIUK大奖并应邀访问日本。1995年5月散文《大雁飞往何方》获悉尼《自立快报》首届澳洲中文创作文学大奖赛散文佳作奖、2000年10月以一组短诗(英文稿)获悉尼第21届世界诗人大会筹委会诗歌征文奖。

        作为澳大利亚华文文坛前辈,冰夫先生生前对澳华文坛的繁荣发展贡献良多。他在澳华文坛的地位以及号召力是不容置疑的。首先是他几十年的文学成就为众文友所钦佩,即使他到了晚年,诗才仍然未减,而且老当益壮,勤奋尝试各种风格,不断超越自我。冰夫先生在澳华文坛的影响力,更来自他对澳华文学创作的关注与指导,对于新生的年轻一辈,尤其给予莫大的鼓励与呵护。冰夫先生更反复强调:作为一个立足于澳洲大地的诗人、作家,他的视角,他的思维,自然应该关注这片美丽和平的土地上所发生的一切。所以说在澳洲,他们不是旁观者,不是过客,而是这片大地的主人,是融合在这个众多民族森林中的一株绿树,是与南方大陆这晴朗的天空、碧蓝的海水、绿茵茵的草地,呼吸相通休戚与共的。他希望澳华诗人作家朋友们让自己的作品从一个爱的心灵流出来,长出翅翼,向着广阔的天宇,流淌到每一个爱的心灵里去。

        冰河铁马,青春血染汉江雪;夫子情怀,典雅诗传酒井园!冰夫先生辞世,是澳华文坛的巨大损失,使我们殊深痛惜。我们将在近日为先生举办追思会,敬请垂注为荷。

冰夫先生千古!

冰夫先生追思会筹委会
​
2022年6月26日于悉尼


0 Comments

陈秉安著《大逃港》(第二卷)出版前言

6/25/2022

0 Comments

 
​        2012年1月20日,也就是我的《大逃港》第一卷公开出版两年之后,早晨,我照例去蛇口公园散步。猛然发现公园门前的墙壁上,有人用类似木炭样的东西留下的字迹:“陈秉安先生市图书馆六楼见”。
 
        这是谁?为什么要在墙壁上留字邀我见面?
        也许又是哪位读者想找我聊吧,我想。
        这事一晃就过去半个月了。春节过后,夫人买菜回来,突然告诉我:“那个人又留字了!”
        这回显然是用炭笔写的,写在蛇口公园墙壁绿白相间的磁砖上,竖着的一行字迹是:
        “我真要找你……保留七天” 

        他是谁?为什么要紧追不舍地找我,为什么不通过正常的办法,而要违规在我经常出入的公园墙上留字?而且,他对我的行踪显然是熟悉的。
         我开始有些紧张。
         这事过去了一月、两月……此后再也没有动静。我甚至冒险去了市图书馆6楼,而那个急于找我的人并没有出现。
        象漫过沙滩的水,这事情似乎过去了。
         2012年3月的一天中午,门铃响了,有人站在我的门外。
        “你是陈秉安?”
        “是的,什么事?”
        “邮件——”邮政员递给我一张单据 ,“在这里签字。”
        是一封挂号信,从香港寄来的。
        香港?谁寄来的?我的眼睛很快扫到寄信人姓名一栏:董国民!
        董国民是谁?在我认识的人中,从来就没有一个叫董国民的人。
        打开信,是这样写的:
        “陈秉安先生;我就是给你在公园留言的人,我是一个逃港者……请你帮助我了却一桩心愿——让我见到你。”
        哦,谜底揭开了,是众多希望为我提供素材的逃港者中的一个,我心安了。
        为着别人虔诚的心意,我当然是要见他的。
 
        几天后,在深圳上海宾馆的二楼茶厅。靠近窗边的桌旁站起来一位白发老人。“我就是董国民——”
热情的握手后,俩人都坐下来。我等待他的话。
         他告诉我:“我想请你帮忙找一个人。”
         “要我帮忙找人?”我大惑不解。
 
         “我们是1976年5月23日从大鹏湾下水的,三个人;我、于小波、还有他——罗新文,小名‘文仔’,学校乒乓球队的好友。

         ……我在前边游,于小波和文仔靠后。游到半路三人都游不动了。突然,我听见文仔的呼救声;国民,我的球胆破了!

         这时,我看见于小波朝文仔游过去,显然是去帮他。
         一幕不可想像的事情发生了,当小波靠近文仔时,文仔竟然把小波的救生圈抢了过去!
         猛地一个浪头打来,小波被卷走了……
         后来的情况是,我同文仔都成功地到达岸边,被水警救获。
          “小波,小波——”站在香港的沙滩上回望海面,我撕裂了喉咙呼喊。但是,小波再也找不到了……
不久,我和文仔都顺利登记成为了香港公民。
          小波死去的消息很快传到广州,小波的妈妈,拿了一把菜刀冲到文仔家要拼命……
          这个负心的人!我也决心替小波复仇:找人打断他一条腿,弄瞎他一只眼……什么样的报复行为我都想过。最后,我还是放弃了所有的暴力想法,选择了更有杀伤力的办法。

         我把我亲眼看到的一切,告诉认识的所有人。让大家疏远伤天害理的他,让他一辈子抬不起头!
果然,此后所有的逃港朋友,一提起罗新文,谁都不理睬,他成了人人鄙视的老鼠。一只无群收留的孤雁。
我庆幸成功了!

         大约是1977年9月吧,一天早上,文仔突然来找我,说他准备去牙买加做工:“我做了缺德事,这辈子不会再回来了……”他流着泪,悲痛欲绝。

         从此后,远去的文仔再没有音讯了。

         近年来,在外的人差不多都回过大陆探亲,只有他没回。三十多年了,他还在不在人世,谁都不知道。
“陈先生啊——”老人的声音充满伤感,老泪纵横:“直到今天,我信奉了主,才明白应该宽恕所有的人,年轻时以为自己做得聪明,其实是把罗新文最后的一点路都堵死了。这是我一辈子的罪孽。在人生就要走尽的今天,我唯一的愿望是想知道,文仔还在不在人世?他在哪里?他是死了还是没有死……”

         啊,是这样。
         但是,找我?我能帮上忙吗?
         “能,你能——”老人擦了擦脸上的泪水:“你要是肯帮忙,就把我的这个事写进你的第二本书里。他……要是……” 老人的声音在颤抖,“……看到你的书,他就知道我在忏悔,在想念他,也许,能回来……”接着是老人悲伤的恸哭。

          啊,原来是这样!放心,这不难的。
 
          啊,文仔,罗新文,我的不知道在哪里的朋友,你能听见我的呼唤吗?36年的刑期已经过去,你该回来了!
   
​          你现在是在阴间,还是在异国他乡的哪个角落躲藏?
……
                                                                                                                                                      陈秉安
 
 


0 Comments

炎千里先生的《洞见元宇宙》出版

6/6/2022

0 Comments

 

“洞见宇宙”的学习者、创造者和思想者
 
2022年4月初,正是桃花盛开的日子,绚烂的桃花布满了京城内外。在京郊,我接到了炎千里先生的电话,他把《洞见元宇宙》的书稿发给了我,并嘱我为他的这本书写几句。

我认识千里先生近二十年。最早我只知道他是书画和瓷器鉴赏的专家。随着交往的加深,我了解到他特别善于学习,而且涉猎的知识面很宽,包括宗教、艺术、哲学、自然科学诸多领域。近几年,他对“元宇宙”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做了很多深入的研究,形成了很多开创性的观点。我对千里先生的研究能力、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十分佩服。

“元宇宙”(Metaverse)一词最早见于尼尔·斯蒂芬森1992年的科幻小说《雪崩》。斯蒂芬森用这个词来描述一个基于虚拟现实的互联网后继者。在该书中,Metaverse是一个虚拟的城市环境,用户可以在这个虚拟世界中购买土地并在其上开发建筑。他们可以通过高质量的虚拟现实眼镜与其他人在客户端进行交互。用户以第一人称视角来体验它,或以任何形式的虚拟身份出现。其生活场景将与现实中一样。

后来,人们借助“元宇宙”概念,把互联网和越来越先进的虚拟实境(VR)技术应用在社交、游戏、商业等领域。目前对普通人而言,“元宇宙”主要是一个专注于社交领域的 3D虚拟网络世界。人们通过使用虚拟技术和增强现实的耳机在虚拟世界里面遨游。

当我总是从技术和游戏层面观察“元宇宙”概念的时候,千里先生已经把元宇宙技术与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联系到了一起,并且做出了令人振奋、发人深省的论述和预言。

千里先生认为,“元宇宙(Metaverse)是人类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第一次飞跃之后,一次从物质认知向精神认知飞跃的第二次人类飞跃。这是人类聚合精神力量的开始。元宇宙(Metaverse)是人类通达四维以上空间的桥梁与纽带。”

继前三次工业革命之后,千里先生认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元宇宙将成为又一次工业革命,甚至是一次聚合人类精神、达到四维空间的一次革命。

他还指出:“元宇宙(Metaverse)不是简单的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AR、VR的升级,它将在平行宇宙和多维空间世界观引领下,在技术进步的不断推动下,完成人类三维以上的空间体验。那种带入式的体验将是无比真实的。人类在这种体验中第一次对多维空间的认知变得如此真切。”

千里先生预言,人类的第二次飞跃的发端起乎于人类信息产业的发展。随着人类科学的爆炸式发展以及普遍应用,人类广泛、及时、有效的信息交流成为可能。人类完成了这个第二次飞跃,即进入了精神发展时代。这是一次螺旋式的上升,会成为人类精神发展时代的基础。

是的,我也认为在以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主流的科技持续飞速发展之后某个时期,人类一定会迎来一个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这个新阶段很可能就是千里先生所说的“第二次飞跃”。

无论古今,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它建立在学习和思考之上。千里先生,是我认识的很多优秀人士当中过了天命之年仍在学习、创造的思想者。正像作者希冀的,“希望能以此书引发更多人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思考,希望以一己之见,洞见元宇宙,洞见多维空间,洞见宇宙之宇宙,可以唤醒全体人类的觉知,共同努力,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新发展勇敢前行。”这正是一位思想者的呼唤!
​
学习、创造者多,而思想者寡矣!
 
文史学者、独立撰稿人、著名国际观察评论家: 王永生
                                                                                                                                     2022年4月6日

​

0 Comments
<<Previous
Forward>>

    Author

    世界各地作家

    Archives

    May 2025
    February 2025
    September 2024
    May 2024
    April 2024
    November 2023
    October 2023
    July 2023
    June 2023
    December 2022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July 2022
    June 2022
    May 2022
    April 2022
    March 2022
    February 2022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June 2021

    Categories

    All

    RSS Feed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2 Universal law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