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华人)优秀作家
林达:1952年出生在上海,是一对美籍华人作家夫妇合用的笔名。另有“丁林”、“Dinglin2”等笔(网)名。夫为丁鸿富,妻为李晓琳。他们于1978年进入大学。曾在黑龙江省插队。1991年移居美国。
林达的书,在中国大陆风靡一时,被誉为是介绍美国最好的作者之一,是中国的托克维尔。同时,林达在《南方都市报》、《新京报》、《南方周末》等报刊开设专栏,不仅有时事评论,还有散文和特稿。林达的文字朴实自然,富有洞见,写作领域涉及宪政、法治、历史、国际关系,是少有的全能型作家。
从1997年以来,林达先后出版了“近距离看美国”系列《历史深处的忧虑》、《总统是靠不住的》、《我也有一个梦想》以及《从边缘看世界》等书,行销数十万册,引起很大反响,今年出版的《带一本书去巴黎》也成为热门读物。
其实林达是两位作者合用的笔名。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移居美国后,就像他们在一本书的前言中所写:最初落脚点的选择十分偶然,他们落在了美国南方,那是在现代机械化大农业挤兑之下的传统农村。
他们因同样的谋生劳作开始和美国的普通人建立友谊,开始了解这个不寻常的国家。他们看到的美国完全在意料之外,法治所保障的,是个人不受到他人或政府的侵犯。在这个保障下,百姓五花八门地享受着最大可能的个人自由。个人自由,这才是美国公民最关注和维护的东西。这一切让人好奇。
于是林达开始给朋友写信,不仅写出见闻,也试图写出美国现象的制度根源,写出大厦如何在常识常情的基础上建立起来,而每个普通人的个人自由,为什么竟可以是一个大国的立国之本。
这两年国内学术界正在反思法国大革命,反思卢梭,林达离开美国之后的写作涉及了巴黎,用林达自己的话说,其实只是触动了法国的一小段历史,可是这段历史曾赋予“革命”一词以神圣的光环,不论它裹挟着怎样的血腥,它似乎总是对的。正是由于另一种生活方式让人对个人自由有了新的观照,人才能够回过头来,重新打量法国式的自由口号,林达想写出民众曾经呈现的另一种面貌。
著作有:
“近距离美国”系列:
《历史深处的忧虑》(之一)(台湾版名《辛普森案的启示》)
《总统是靠不住的》(之二)
《我也有一个梦想》(之三)
《如彗星划过夜空》(之四)
旅游笔记
《带一本书去巴黎》
《西班牙旅行笔记》(台湾版名为《西班牙像一本书》) 等。
林达的书,在中国大陆风靡一时,被誉为是介绍美国最好的作者之一,是中国的托克维尔。同时,林达在《南方都市报》、《新京报》、《南方周末》等报刊开设专栏,不仅有时事评论,还有散文和特稿。林达的文字朴实自然,富有洞见,写作领域涉及宪政、法治、历史、国际关系,是少有的全能型作家。
从1997年以来,林达先后出版了“近距离看美国”系列《历史深处的忧虑》、《总统是靠不住的》、《我也有一个梦想》以及《从边缘看世界》等书,行销数十万册,引起很大反响,今年出版的《带一本书去巴黎》也成为热门读物。
其实林达是两位作者合用的笔名。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移居美国后,就像他们在一本书的前言中所写:最初落脚点的选择十分偶然,他们落在了美国南方,那是在现代机械化大农业挤兑之下的传统农村。
他们因同样的谋生劳作开始和美国的普通人建立友谊,开始了解这个不寻常的国家。他们看到的美国完全在意料之外,法治所保障的,是个人不受到他人或政府的侵犯。在这个保障下,百姓五花八门地享受着最大可能的个人自由。个人自由,这才是美国公民最关注和维护的东西。这一切让人好奇。
于是林达开始给朋友写信,不仅写出见闻,也试图写出美国现象的制度根源,写出大厦如何在常识常情的基础上建立起来,而每个普通人的个人自由,为什么竟可以是一个大国的立国之本。
这两年国内学术界正在反思法国大革命,反思卢梭,林达离开美国之后的写作涉及了巴黎,用林达自己的话说,其实只是触动了法国的一小段历史,可是这段历史曾赋予“革命”一词以神圣的光环,不论它裹挟着怎样的血腥,它似乎总是对的。正是由于另一种生活方式让人对个人自由有了新的观照,人才能够回过头来,重新打量法国式的自由口号,林达想写出民众曾经呈现的另一种面貌。
著作有:
“近距离美国”系列:
《历史深处的忧虑》(之一)(台湾版名《辛普森案的启示》)
《总统是靠不住的》(之二)
《我也有一个梦想》(之三)
《如彗星划过夜空》(之四)
旅游笔记
《带一本书去巴黎》
《西班牙旅行笔记》(台湾版名为《西班牙像一本书》) 等。
严歌苓(1958年11月16日-)是一位美籍华人,美国当代著名中文、英文作家,好莱坞专业编剧。
1958年出生于中国上海,自小生活在书香世家。祖父严恩春留学美国并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曾在厦门大学教书,是当时著名翻译家。其父为作家萧马。萧马在阶级斗争中被打为“右派”,之后移居安徽省马鞍山市而夫妻离异。后来,萧马与曾在电影《红旗谱》中演出的俞平结婚,俞平即成为严歌苓的继母。在马鞍山市严歌苓与弟弟严歌平在安徽省作家协会的大院里长大。12岁时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文工团,学习舞蹈并在部队里学习写作,从军十五年。20岁时,作为战地记者到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前线采访。
1978年发表童话诗《量角器与扑克牌的对话》。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9年赴美留学。1990年进入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艺术学院就读,获写作硕士学位,现为好莱坞专业编剧。其作品用中文、英文写作,还被翻译成法、荷、西、日等多国文字。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绿血》、《一个女兵的悄悄话》、《一个女人的史诗》、《花儿与少年》、《第九个寡妇》、《小姨多鹤》等。
中篇小说《女房东》、《人寰》。
1958年出生于中国上海,自小生活在书香世家。祖父严恩春留学美国并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曾在厦门大学教书,是当时著名翻译家。其父为作家萧马。萧马在阶级斗争中被打为“右派”,之后移居安徽省马鞍山市而夫妻离异。后来,萧马与曾在电影《红旗谱》中演出的俞平结婚,俞平即成为严歌苓的继母。在马鞍山市严歌苓与弟弟严歌平在安徽省作家协会的大院里长大。12岁时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文工团,学习舞蹈并在部队里学习写作,从军十五年。20岁时,作为战地记者到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前线采访。
1978年发表童话诗《量角器与扑克牌的对话》。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9年赴美留学。1990年进入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艺术学院就读,获写作硕士学位,现为好莱坞专业编剧。其作品用中文、英文写作,还被翻译成法、荷、西、日等多国文字。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绿血》、《一个女兵的悄悄话》、《一个女人的史诗》、《花儿与少年》、《第九个寡妇》、《小姨多鹤》等。
中篇小说《女房东》、《人寰》。

张纯如(英文名:Iris Chang,1968年3月28日-2004年11月9日),美国华裔女作家、历史学家和自由撰稿人,以出版英文历史著作《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The Rape of Nanking)而闻名。
张纯如是著名作家张铁军的孙女,父母亲60年代从台湾来美留学,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在伊利诺伊州长大,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新闻系,后进入著名的霍普金斯大学写作研讨班(Writing Seminars),获文学硕士学位。曾在美联社和《芝加哥论坛报》工作,并成为媒体、杂志的自由撰稿人。1995年出版第一部著作《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之谜》,为公众揭示了当年钱学森返回中国的史实和时代背景。1997年出版《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叙述二战期间日军的南京大屠杀,立即成为美国最畅销的非小说书籍,并在国际史学界引起很大注意和讨论,也引起美国公众和政府对该主题的重视。 2003年出版专著《美国的华人:一部叙述史》(The Chinese in America)。
她在为其第四部著作,有关二战期间美军在菲律宾的军事行动做研究期间由于缺少睡眠而患上严重的忧郁症,2004年11月9日被人发现在自己的汽车内自杀身亡。她留下的遗书声称自己被“CIA或其他的我永远不会了解的组织盯上了”“我觉得我走在街上被人跟踪,有白色面包车停在附近,我的邮箱被破坏,而且我相信我(因病)被关进诺顿病院是政府在设法令我声名扫地”“无法面对将来的痛苦与折磨”。
《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是第一本用英语写成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长篇著作。该书首次让西方国家全面了解了日本犯下的罪行。《纽约时报》称之“60多年首次打破中、日、美国的沉默”。《纽约读书人书评》称赞它为年度最佳书籍之一。该书引用了大量中方,日方,以及来自英美的第三方的亲历者的资料。许多资料都是张纯如在为写作此书的研究过程中挖掘出来,并首次公之于众。比如,《拉贝日记》和《沃特林日记》。不过,对《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中采纳的某些史料及其历史解读,学界中也存在着一些争议。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Alvin Coox说:“无疑地张的书作为历史书是缺陷的,而作为政治鼓动下游击队式的宣传则是成功的,张的同情心难道不应延伸到如何治疗旧伤而不是去揭开它吗?”
张纯如的主要著作:
1)《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之谜》,(美)张纯如著,张定绮、许耀云译,台北市:天下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ISBN 957-621-355-X。
2) 《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美)张纯如著,孙英春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年,ISBN 7506010526。
3) Iris Chang,The Chinese in America: A Narrative History,Penguin,2004,ISBN 0142004170。
张纯如是著名作家张铁军的孙女,父母亲60年代从台湾来美留学,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在伊利诺伊州长大,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新闻系,后进入著名的霍普金斯大学写作研讨班(Writing Seminars),获文学硕士学位。曾在美联社和《芝加哥论坛报》工作,并成为媒体、杂志的自由撰稿人。1995年出版第一部著作《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之谜》,为公众揭示了当年钱学森返回中国的史实和时代背景。1997年出版《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叙述二战期间日军的南京大屠杀,立即成为美国最畅销的非小说书籍,并在国际史学界引起很大注意和讨论,也引起美国公众和政府对该主题的重视。 2003年出版专著《美国的华人:一部叙述史》(The Chinese in America)。
她在为其第四部著作,有关二战期间美军在菲律宾的军事行动做研究期间由于缺少睡眠而患上严重的忧郁症,2004年11月9日被人发现在自己的汽车内自杀身亡。她留下的遗书声称自己被“CIA或其他的我永远不会了解的组织盯上了”“我觉得我走在街上被人跟踪,有白色面包车停在附近,我的邮箱被破坏,而且我相信我(因病)被关进诺顿病院是政府在设法令我声名扫地”“无法面对将来的痛苦与折磨”。
《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是第一本用英语写成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长篇著作。该书首次让西方国家全面了解了日本犯下的罪行。《纽约时报》称之“60多年首次打破中、日、美国的沉默”。《纽约读书人书评》称赞它为年度最佳书籍之一。该书引用了大量中方,日方,以及来自英美的第三方的亲历者的资料。许多资料都是张纯如在为写作此书的研究过程中挖掘出来,并首次公之于众。比如,《拉贝日记》和《沃特林日记》。不过,对《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中采纳的某些史料及其历史解读,学界中也存在着一些争议。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Alvin Coox说:“无疑地张的书作为历史书是缺陷的,而作为政治鼓动下游击队式的宣传则是成功的,张的同情心难道不应延伸到如何治疗旧伤而不是去揭开它吗?”
张纯如的主要著作:
1)《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之谜》,(美)张纯如著,张定绮、许耀云译,台北市:天下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ISBN 957-621-355-X。
2) 《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美)张纯如著,孙英春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年,ISBN 7506010526。
3) Iris Chang,The Chinese in America: A Narrative History,Penguin,2004,ISBN 0142004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