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多义,有三种解读:一是指秋收秋耕与秋播,乃一个季节里的农活;二以秋季指代全年,所谓“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三是指九月份,即秋季的第三个月──季秋。王勃说:“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柳永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也是。书名《三秋拾遗》,是取第三义,秋之末也。
春夏秋冬原是一年的季节变化顺序节拍,适应于农作。也有以此喻予人生的,幼少青壮是春与夏,晚年即秋冬。
人只有到了生命的终结,或脑萎缩彻底痴呆了,才可称之为“冬藏”。凡是“生活”而非仅仅“活着”的人,不管多老,均属“秋季”。那是收成的季节。是的,能够正常生活与思维,至少可以回忆,想想经历中的成与败,总结经验与教训,都是收成。
黄冠英先生早年的求学之路因遇政治运动阻断了,读到中等便匆匆离校,服役卫国,后又忙于稻粱谋,如万金油般到处涂抹,直到入秋、耄耋,写书。“收成”甚丰,除在自传、家史等长篇之外,继《南溟秋兴》《秋歌余韵》之后,再编这册《三秋拾遗》。这是步巡一亩三分薄地时,再将掉在地上的零星稻穗、豆荚、红薯根……尽量收拾回来。
黄先生对待生活,持“安乐归”的态度,随遇而安,知足常乐,视死如归。有这样的观念就会快乐、坦然处世。他告别工作岗位,远离社会主流的活动舞台,免受功利机制的刺激与羁绊,不必担心利害得失,不必畏惧环境险恶,对世态变化的欢欣与忧虑,大可轻松与浪漫一些。古话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作者爱说善语,由于经历多,压力小,比较合理、公平与公正。
作者对不议政治,莫谈国事的主张不以为然。孙中山先生说政治就是大众的事,因此关心一下原是应该的。其实政治是一门可能性的艺术,大家都谈,有益于为掌权的政治家们,提供多些方案或见解,也有助揭露不良政客玩弄的花招。当议论出现分歧也不可怕,思想认识不必强制一致,求同存异就行,云淡风轻正是老年人最好的专利。
黄先生本着心情愉快,引以为鉴心情写几本厚册,留点深痕,偿了心愿,也如抖落了包袱。现在所拾之遗,是些生活素材,大体为两种:一是趣味性的,即在作者私家或小圈子里的寻欢,如风花雪月,薄酒淡茶,留存一些温馨的气息;二是反思,反省作者的过失,梳理模糊认识,也给年轻人一点启迪。其中就有对时下似是而非的奇文怪论的评点。因此欢迎批评,时刻准备知错即改!
作者移居海外已经十多年了,总是难忘神州。对祖国有欣慰也有忧虑。最大的欣慰是经济、科技、军力跃然进步。形势繁荣昌盛,蒸蒸日上,民众生活大有改善,几亿穷人已经脱贫;最大的忧虑是宁左勿右与“禁言政治”的世风似在抬头,有形成潮流的危险。媒体上常见的两个词尤其令作者难安:
一是“探索”。探察存在问题,索求解决方案,原是个好的词语。凡开创新的事业均可称为探索。不过,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都应为探索题中应有之义。如果有人以探索之名掩盖过失,探索就全变了味,就离开了必须的实事求是。
二是“妄议”。这是个模糊概念,不比刑事案件,以之定罪不准确不科学。严肃的检讨、批评或者难以接受的异议,算不算“妄议”?其实议论即使错了,还可商榷、批评、教育,以期纠正之,而通通禁止而造成集体失声却绝非良策。现在朋友圈中,多有余悸未消,战战兢兢,欲言还休者了。万马齐喑可不是好兆头。古人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不能面对历史的重大错误,又不准民众议论,重蹈覆辙的告诫便绝非危言耸听!
春夏秋冬原是一年的季节变化顺序节拍,适应于农作。也有以此喻予人生的,幼少青壮是春与夏,晚年即秋冬。
人只有到了生命的终结,或脑萎缩彻底痴呆了,才可称之为“冬藏”。凡是“生活”而非仅仅“活着”的人,不管多老,均属“秋季”。那是收成的季节。是的,能够正常生活与思维,至少可以回忆,想想经历中的成与败,总结经验与教训,都是收成。
黄冠英先生早年的求学之路因遇政治运动阻断了,读到中等便匆匆离校,服役卫国,后又忙于稻粱谋,如万金油般到处涂抹,直到入秋、耄耋,写书。“收成”甚丰,除在自传、家史等长篇之外,继《南溟秋兴》《秋歌余韵》之后,再编这册《三秋拾遗》。这是步巡一亩三分薄地时,再将掉在地上的零星稻穗、豆荚、红薯根……尽量收拾回来。
黄先生对待生活,持“安乐归”的态度,随遇而安,知足常乐,视死如归。有这样的观念就会快乐、坦然处世。他告别工作岗位,远离社会主流的活动舞台,免受功利机制的刺激与羁绊,不必担心利害得失,不必畏惧环境险恶,对世态变化的欢欣与忧虑,大可轻松与浪漫一些。古话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作者爱说善语,由于经历多,压力小,比较合理、公平与公正。
作者对不议政治,莫谈国事的主张不以为然。孙中山先生说政治就是大众的事,因此关心一下原是应该的。其实政治是一门可能性的艺术,大家都谈,有益于为掌权的政治家们,提供多些方案或见解,也有助揭露不良政客玩弄的花招。当议论出现分歧也不可怕,思想认识不必强制一致,求同存异就行,云淡风轻正是老年人最好的专利。
黄先生本着心情愉快,引以为鉴心情写几本厚册,留点深痕,偿了心愿,也如抖落了包袱。现在所拾之遗,是些生活素材,大体为两种:一是趣味性的,即在作者私家或小圈子里的寻欢,如风花雪月,薄酒淡茶,留存一些温馨的气息;二是反思,反省作者的过失,梳理模糊认识,也给年轻人一点启迪。其中就有对时下似是而非的奇文怪论的评点。因此欢迎批评,时刻准备知错即改!
作者移居海外已经十多年了,总是难忘神州。对祖国有欣慰也有忧虑。最大的欣慰是经济、科技、军力跃然进步。形势繁荣昌盛,蒸蒸日上,民众生活大有改善,几亿穷人已经脱贫;最大的忧虑是宁左勿右与“禁言政治”的世风似在抬头,有形成潮流的危险。媒体上常见的两个词尤其令作者难安:
一是“探索”。探察存在问题,索求解决方案,原是个好的词语。凡开创新的事业均可称为探索。不过,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都应为探索题中应有之义。如果有人以探索之名掩盖过失,探索就全变了味,就离开了必须的实事求是。
二是“妄议”。这是个模糊概念,不比刑事案件,以之定罪不准确不科学。严肃的检讨、批评或者难以接受的异议,算不算“妄议”?其实议论即使错了,还可商榷、批评、教育,以期纠正之,而通通禁止而造成集体失声却绝非良策。现在朋友圈中,多有余悸未消,战战兢兢,欲言还休者了。万马齐喑可不是好兆头。古人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不能面对历史的重大错误,又不准民众议论,重蹈覆辙的告诫便绝非危言耸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