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法則研究會
  • 主页
    • 联系
  • 教育特学
    • 中华文学
    • 中华理学
    • 自然大教室
    • 学院教科书
  • 出版社
    • 散文
    • 小说
    • 诗篇
    • 游记
    • 杂文
    • 教参读物
  • 艺术画廊
    • 天物
    • 地物
    • 人物
  • 原创文章
    • 出版发布

海之涛:二十七大循环和超越

10/10/2017

0 Comments

 

        摘要:三大﹑九大﹑二十七大循环,展示学科的发展进程。银河系文明的开放,循环和超越。
 
 
 
一.自然科学分成 “数学,物理,化学”
 
1)“数学”分成“代数,几何,概率”:
     呈 (1),(0),(.)性。
 
        三者“代数,几何,概率”循环:
从代数过渡到几何,叫“勾股定理”或“解析几何”。
从几何过渡到概率,叫“几何概率”,前沿领域。
 
        三者的循环和超越:
代数 - 几何 - 概率,然后从概率再反跨到代数,叫“概率代数”,前沿领域。
创出的新数学,再超过几何,才是超越,目前达不到。
 
2)“物理”分成“电磁学,力学,量子学”:
    呈(1),(0),(.)性。
  
        三者“电磁学,力学,量子学” 循环:
从电磁学过渡到力学叫“电动力学”。
从力学过渡到量子学叫“力学量子”(量子力学)。
 
        三者的循环和超越: 
电磁学 - 力学 - 量子学,从量子学再反跨到电磁学,叫“狭义相对论”。
从电磁学再超越力学,才叫“广义相对论”。
 
注意,“电磁学,力学,量子学” 循环一周,再回到引力,再超越引力,就是广义相对论,这就向银河系文明的循环和超越迈进了,但因理论太繁琐,不符合银河系文明的大道至简原则。
 
3) “化学”分成“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元素学”:
呈(1),(0),(.)性。
 
        三者“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元素学”循环:
从有机化学过渡到无机化学,叫“有机无机化学”。
从无机化学过渡到元素,叫“无机化学元素”。
 
        三者的循环和超越:
有机化学 - 无机化学 - 元素学,从元素学再反跨到有机化学。
    创造的新学科再超越无机化学,才是超越。目前达不到。
 
 
二.社会人文分成 “政治,经济,心理”
 
1)“政治”分成“民主,法律,统治”:
     呈(1),(0),(.)性。
 
        三者“民主,法律,统治”循环:
从民主过渡到法律,叫“国家”;即民众被法律约束,组成国家。
从法律过渡到统治,叫“政府”。即统治者用法律维护社会民众,就是政府。
 
 
        三者的循环和超越:
民主 - 法律 - 统治,从统治再反跨到民主,叫“选举”,说明一下,统治者指定下一个统治者,没有通过民众和法律循环,就不是选举,是叫独裁。
通过民众的选举,再超过现行的法律,制定新法,就是超越。
 
 
2)“经济”分成“微观经济,宏观经济,资本”:
    呈(1),(0),(.)性。
  
    说明:微观经济是对个体和个人的;宏观经济是对国家和企业的;资本是对银行。
 
        三者“微观经济,宏观经济,资本” 循环:
从微观经济过渡到宏观经济,或从个人到企业,叫“做工”,或领“工资”;创造剩余价值。
从宏观经济过渡到资本,或从企业到资本,叫“投资”或资本增值。
 
        三者的循环和超越:
微观经济 - 宏观经济 - 资本,再从资本反跨到个人,银行投资给个体,如果赚了大钱,超过了其他企业,就叫企业家。
 
3) “心理”分成“个体心理,群体心理,本体心理”:
呈(1),(0),(.)性。
 
        三者 “个体心理,群体心理,本体心理”循环:
从个体过渡到群体,叫“成长”。如从小到大在社会群体中磨练。
从群体过渡到本体,叫“感悟”,在群体中的人生经历,使本体有所感悟。
 
        三者的循环和超越:
个体心理 - 群体心理 - 本体心理,从本体再反跨到个体,就说明本体的感悟反映到个体,如所有的文学和艺术作品都是本体心理的感悟,反映到个人的心理写照,当然写作的作品有感悟深和浅之分。
 
        如果个体作品要超过群体的作品,就是超过了整个社会人的感悟,就是不朽作品,如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四大名著。
可几百年过去了,诗歌还超不过唐﹑宋;小说还是超不过明﹑清。
另外在宗教上,如果你个体的感悟超不过几千年前的教主,你就只是个崇拜者和信徒,你的本体都没有超过你现在的自己。(如你是生活在 2017年的人,却要拜生活在几千年前的人)。
   
 
三.生命智慧分成 “动物学,植物学和天体学”
 
1)“动物学”分成“进化,繁殖,胞胎”:
     呈(1),(0),(.)性。
 
        三者“进化,繁殖,胞胎”循环:
从进化过渡到繁殖,说明进化来自生命智慧波对生物的自然进步突变,(不是个别的坏的环境改变),如卵生动物到胎生动物的大面积的出现,繁殖只是生死的轮回,没有任何进化。
 
从繁殖过渡到胞胎,说明繁殖是从胞胎开始,有多种形式。
 
 
        三者的循环和超越:
“进化 - 繁殖 - 胞胎”,从胞胎再反跨到进化,说明所有的进化都是从胞胎里开始,如胎生代替了卵生。层层进化,每一次进化和超越,都带来新的繁殖。进化时间短,繁殖时间长。未来可能会有新的进化形式代替胎生,可能是用机器,代替生物来繁殖孩子。这样的进化就是超越,带来新的繁殖形式。机器生殖超越了自然生殖。
 
 
2)“植物学”分成“进化,繁殖,胞胎”:
呈(1),(0),(.)性。
植物的胞胎就是种子。
  
        三者“进化,繁殖,胞胎”循环:
从进化过渡到繁殖。说明一下,植物类似动物,但植物的进化繁殖,比动物变化更快,更加多样,因为植物的种子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比动物大,他们离不开土壤和水,而动物已脱离了土壤和水的控制。生命智慧波使植物大面积进化的突变,(不是个别坏的改变),如藻类到蕨类植物等的大面积改变。
 
从繁殖过渡到胞胎(种子),说明一下,植物的繁殖主要是通过花的受精,有时是通过风和动物的帮助,所以变化因素较大,所以产生的种子品种繁多。
 
        三者的循环和超越:
进化 - 繁殖 - 胞胎,从胞胎(种子)再反跨到进化,说明所有的进化都是从胞胎里(种子)进行,如草种到树种的进化。藻类到蕨类植物等的大面积进化,每一次进化完成,都产生新的繁殖体系,超越旧的繁殖体系。
 
 
3) “天体学”分成“进化,繁殖,胞胎”:
呈(1),(0),(.)性。
 
说明,天体的繁殖是通过“爆炸”完成,胞胎就是“星云”,注意这里的天文学家创造了大量的名词,实际是解释同样的概念。
 
        三者“进化,繁殖,胞胎”循环:
从进化过渡到繁殖,说明天体在不同的演化状态下,采取不同的爆炸方式。
从繁殖过渡到胞胎,说明天体在爆炸后,再产生“星云”。
 
 
         三者的循环和超越:
“进化 - 繁殖 - 胞胎”,从胞胎(星云)再反跨到演化。
说明,天体的不同胞胎(星云)阶段,有不同的演化和超越,如恒星系,它的演化和繁殖就遵循,星云,恒星,红巨星,爆炸,白矮星的发展过程;而星系,它的演化阶段与恒星不同,遵循,类星体,星系,爆炸,黑洞的发展过程。
 
 
四.总结
 
注意这一点,循环属于恒星系文明,循环和超越属于星系文明。这二十七项循环和超越还可继续向下分到八十一项循环和超越,如几何又可分成立体几何﹑平面几何﹑抽象几何,呈(1),(0),(.)性,而且可以永远分下去,外星文明也展示了我们讲的这一过程。
图片
上面这张图展示,每个学科被分成三部分,分层次向下扩展,同层的三部分,被一堵墙分开。
图片
上面这张图展示,学科被分成三部分,分层次向下扩展,而且可以被永远的分下去。
 
 
 
参考文献:
 
1. 海之涛: 《麦圈》(2015年)宇宙法则出版社出版,澳洲悉尼。
    2. John chang: 《Crop Circle: Cosmic civilization》 ( 2015 ),  
                Createspace Independent Publishing Platform
 
3. 海之涛: 《大终极理论》(2013年)宇宙法则出版社出版,澳洲悉尼。
 

图片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海之涛

    澳大利亚作家协会成员,

    Archives

    April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April 2021
    March 2021
    February 2021
    January 2021
    July 2020
    June 2020
    May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November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January 2019
    Novem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January 2018
    Octo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August 2015
    December 2014
    May 2014
    February 2014
    December 2013
    October 2013
    May 2013
    March 2013
    January 2013
    November 2012

    Categories

    All

    RSS Feed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2 Universal law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